罗氏制药亚太运营中心落户中国
发布时间:2010-01-21     来源:
      作为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将自己的全功能区域总部落户中国的跨国制药企业,罗氏制药宣布:将从2010年第一季度开始,把中国区列为罗氏全球核心团队之一,与美国、德国等六个发达国家市场并列。这是罗氏制药亚太区总裁 陆可先生在2010年1月13日于上海举行的“罗氏亚太运营中心及中国战略报告会”上披露的最新战略部署。上海市副市长 沈晓明 先生,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副司长 周军先生,罗氏制药亚太总裁 陆可先生,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平山先生等出席了会议并发表讲话。
两个世界“第三”的背后 
      2009年9月,罗氏制药亚太运营中心正式落户中国上海。这是完全意义上的区域总部:策略、财务、人事、信息、医学部等运营部门悉数进驻张江。之前,亚太药品合作部于2008年在沪成立,2009年,罗氏的药品开发中国中心也升格为亚太中心。
      目前,大部分跨国企业还只是把中国归类于发展中国家市场,或作为亚太市场的成员国家。而罗氏第一个把亚太“司令部”定在中国,并配以“精锐部队”。对此, 陆可先生在会上表示,“上海满足了一个国际制药企业对区域总部所在地的核心诉求,同时也非常有望成为生物技术与药品开发研究的创新基地。罗氏中国将成为罗氏全球一个更强大的增长引擎。”
      据悉,罗氏早在21世纪初就做出研判,亚太将会是成长最快的市场,其中中国的贡献率最大。现有预测表明,中国市场最快将在2011年成为全球第三大的医药市场,罗氏制药内部预测:中国将在2013年成为罗氏集团的全球第三大市场。考虑到罗氏本身专注于创新药并拥有强大的在研或待批药物产品线,这一预测无疑表明:罗氏相信,随着中国医改和民生福利进一步提升,对抗肿瘤药物、器官移植术后药物和肝炎抗病毒药物的处方药市场的需求会迅速增长。
      陆可先生表示:“虽然目前中国在罗氏全球的贡献率还不是非常大,但考虑到亚太区高速的年增长速度,和中国对于医疗水平和福利的重视,中国市场的这个“蛙跳”成长一定会发生!”
择良木而栖息
      医药行业一向是吸纳高端人才的“大户”, 而罗氏一个全功能的区域总部和下辖的价值链功能的“胃口”更为可观:除了最初的分子筛选和新化合物研发,还需要精于模型设计、临床研究和数理统计的“转译型人才”;需要精通中国法规和政策的药物注册专家,缩短从临床研究结果到药物审核过关的时间;需要对本地市场流行病学市场需求和趋势高度敏感的市场策略咨询师,提供分析,帮助决策;还有财务、人事、物流等各领域的顶尖人才来保证整个亚太引擎的高效转动。而上海,拥有近60多所大学、6000多万在校大学生和20多万研究生。中国有实力源源不断地向外资药企,尤其是跨国企业总部输送一流人才。 陆可先生说,自己到中国的第一要务就是招人:“我们要招到中国最好的人才,因为我们要做最好的药企,最好的雇主。”
此外,上海的总部经济环境也逐成气候。2002年,上海出台了《上海市鼓励外国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暂行规定》,并制定了具有相当吸引力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临近上海的苏浙及华东、华中诸多省市,现已成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制造基地。大批工厂遍布其间,这一雄厚的产业基础成为跨国公司在沪设立“总部经济”外资企业的必要条件。
      据悉,预计到2010年,在沪安营扎寨的外资企业总部将有望达到610家,其中外资头脑型研发中心将达到254家。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上海总部经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罗氏在上海蓬勃发展的时期果断决策落户于沪,也正是对其未来的充分认可。
点睛之笔升级“价值链” 
      据了解,罗氏制药此次将亚太运营中心落户中国,一方面看重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及上海的优异环境。另一方面,罗氏已经在中国上海完善了美国和欧洲以外的全球第三条完整的医药价值链。 
      2004年底,罗氏研发(中国)有限公司成立,它是罗氏集团第一次在发展中市场设立自主研发中心。
      2007年,罗氏在中国设立罗氏药品开发中国中心,是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第一个具备进行临床开发过程所需要的全部功能的药品开发中心。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平山先生在战略报告会上特别强调:过去,药品开发的核心能力主要集中在欧美;在华跨国药企的研发中心也都集中在药物研究,即以寻找新化合物为节点。而只有罗氏的药品开发从2007年起延伸到了以药物设计、临床研究、申报新药为终点的完整药品开发过程。从此,罗氏在中国建成了从分子化合物到药物上市营销的完整医药价值链。对中国来说,这就意味着罗氏全套的制药专业知识和经验可以实现在本地转化,这个重大的知识输出和本地化决定,是罗氏对中国制药创新能力和潜力的重大投资。
      大手笔的背后是信心。作为一家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企业,罗氏对自己和上海的创新潜能充满了信心。预计到2014年,世界上销售额排名前10的药品中有6个都是生物创新药,其中4个是肿瘤药,这里面就有罗氏的赫塞汀、安维汀(Avastin)和美罗华。在药物开发上,罗氏全球拥有150多个创新合作伙伴,并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例如流感期间闻名的达菲等,都来源于罗氏和其他创新企业的合作。上海方面,预计到2012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经济总量将达到2000亿元,并初步建成国内生物医药的创新产品制造中心、商业中心和研发中心。生物制药的创新成为罗氏和上海共同关注的未来。报告会上,政府官员与罗氏高层就未来的合作事项展开了细致的讨论。
      “上海有这样的规划,罗氏有这样的布局”,罗氏制药亚太总裁 陆可先生表示,“选择上海作为亚太运营中心所在地,就是站在未来看现在。”